玻璃钢(GRP)筒体, 整体顶盖应有防滑措施。防滑顶盖可采用玻璃纤维制成。制作盖板的铝合金材料应为防滑花纹板,抗拉强度应达到120MPa及以上,板材厚度应在5mm及以上(不含花纹)。盖板翻边应不小于20mm。 筒体以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热固性树脂为基体,采用计算机缠绕工艺制成的玻璃钢管,厚度均匀。巴氏硬度应达到40HBa及 以上,抗压强度应达到120MPa及以上,环向拉伸强度150MPa,轴向拉伸强度60MPa。内衬层包括次内层和内表层,总厚度不小于 2mm,其中内表层厚度不小于 0.3mm。管壁的厚度应不小于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的标称厚度。筒体外部应装有至少两个外部吊耳。

IC厌氧罐工作原理IC(internalcirculation)反应器是新一代厌氧反应器,废水在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污染物被细菌吸附并降解,净化过的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按功能划分,反应器由下而上共分为5个区:混合区、第1厌氧区、第2厌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IC厌氧罐技术优势容积负荷高:厌氧罐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进水有机负荷高;动力费用低,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污泥床不设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塞问题;出水稳定性好;启动周期短:反应器内污泥活性高,生物增殖快,为反应器快速启动提供有利条件;产气量高:每公斤COD可产气.58-.6m3,远远超过.35的理论值;沼气利用价值高,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7%~8%,CO22%~3%,其他有机物为1%~5%,可作燃料加以利用;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IC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SB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IC反应器高径比很大(一般为48),所以占地面积少。
底座,底座宜为弧型下凹式结构底座,底座内侧可根据设计需要预留或加装搅拌器、粉碎隔栅。底座的抗拉强度应达到120MPa及以上,巴氏硬度应达到40HBa及以上。 底座的裙边外围应至少钻有2个灌浆孔,灌浆孔口径应达到DN100及以上。底座下部应有混凝土底板抗浮,依据抗浮计算确定混凝土底板的设计尺寸,多井筒泵站和泵站前后端构筑物宜采用同一个底板,混凝土底板水泥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40,钢筋直径应不小于10mm,厚度应不小于250mm,混凝土底板应预埋地脚螺栓,用于预制泵站吊装入坑后的固定。混凝土底板可预制,也可以在基坑内直接浇筑。泵站底座的重量应≥1.5倍水泵总重量,防止水泵固定连接处产生震动及共振。干式泵站根据水泵形式选择防震构件。
服务平台与自动耦合系统,一体化预制泵站内宜设置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宜采用铝合金或玻璃钢材料制成,服务平台承重不得低于450kg。自动耦合系统在正常使用时不得漏水,并应利于水泵的吊装。
控制柜, 控制柜的尺寸应符合《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GB/T3047.1的规定。控制柜表面应平整、匀称,焊接处应均匀牢固,不应有明显的歪斜翘曲变形或烧穿等缺陷。控制柜内电气、电子元器件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控制柜内接线点应牢固,布线应符合设计样图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控制柜中所用导线及母线的颜色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控制柜的柜体底部应具有与基础固定的安装孔。控制柜的顶部宜有吊环等,以便吊装。控制柜的防护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GB4208的规定。控制柜应配有各种智能传感器,可实现无人值守、编程控制和远程控制。

一般情况下,比重>5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等金属以及砷等具有显著生物毒性的类金属,同时也指铜、钴、锌、镍、锡等具有一定毒性的金属。近些年来随着光学、生物学、遥感技术以及其他学科的深入研究与快速发展,衍生出了一些新型检测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如高光谱分析法、太赫兹光谱法、生物量间接测定法及基于环境磁学的检测方法等。这些方法弥补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增加了土壤检测的及时性和性。
控制柜面板的显示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